林业知识 | 常见的防沙治沙措施及技术规范

沙化是指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由于多种原因形成地表呈现以沙(砾)物质为主要特征的土地退化过程。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沙漠化问题刻不容缓,我们国家也一直致力于“治沙”,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来改善这一现。

常用的治沙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植物治沙措施
 
 
 
一、封沙育林育草
通过一定程度禁止不利于林草植被生长繁育的人畜活动,同时对封育区采取补植、补播、移密补稀等培育措施,促进植被恢复,提高植被质量。

▪适用范围:适用于具备植物自然繁育材料和自然生长发育条件的沙化土地的植被恢复与沙害治理

▪封育时间:根据沙化程度不同,分3年~5年和5年~8年

▪封育方法:分围栏封育和人工巡护封育两种。根据材料性质,围栏可分为机械围栏和生物围栏两大类。机械围栏包括刺丝(铁丝)围栏、网围栏枝条围栏及石墙围栏等。生物围栏包括通过密集栽植灌木或灌木状小乔木构成的围栏。

 
 
二、 人工造林

▪适用范围:适用于具备植物生长条件的各类沙化土地的治理

▪树种选择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优先选用乡土树种,特别是灌木树种;若采用新品种树种,必须是经过品种鉴定的树种;若采用外来树种时,应选择经过引种并已获得成功的优良树种。

▪造林方法

① 植苗造林:采用国家标准GB6000-1999中规定的、Ⅱ级苗木。

② 插干、插条造林:在地下水埋深小于3m的沙地,杨柳类乔木树种可插干造林;沙柳、黄柳、柽柳、沙拐枣、杨柴、紫穗槐等树种可插条造林。

③ 直播造林:易发芽、生根,并有一定抗旱性的适生乡土树种,均可播种造林。适宜播种造林的植物种有梭梭、花棒、杨柴、柠条、锦鸡儿、沙蒿、籽蒿等。

 
 
三、飞播造林种草

▪适用范围:多适用于年均降水量250mm以上,或年均降水量虽少于250mm但冬季有稳定积雪的沙化土地类型区。

▪播区选择集中成片,不小于飞机一架次的作业面积,宜播面积占播区面积70%以上。有适宜种子发芽、生长和发育的自然条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包括播后管护任务落实等。

▪植物种选择飞播植物宜以灌草为主,优先选用种源丰富、抗风蚀、耐沙埋、自繁能力强、有一定经济价值的乡土植物种。引进植物种必须是在当地已经推广成功的优良植物种。

▪播区封禁管理播后全封5年~7年,严禁人畜破坏。播后加强管护,责任落实到人,经常巡视病虫害情况。

 
 
四、人工种草

▪适用范围:适用条件一般适用于年均降水量300mm以上,或年均降水量不足300mm,但有灌溉条件的沙化土地。

▪人工种草的形式一般有单纯种草、林草结合两种形式。经验播种量一般为:小粒种子7.5 kg/hm'~15 kg/hm°;大粒种子30 kg/hm'~45 kg/hm .

▪播种方法大粒种子直接撒播或喷播:小粒种子用干沙均匀拌种,撒播或喷播,也可条播。

▪播后管护播种后加强管护,一般沙化土地,3年内禁止放牧;流动沙地,5年内禁止放牧。禁牧期间可以适当割草,风蚀严重地段,留茬高度不得低于10cm。

 
物理治沙措施
 

通过固、阻、输、导等方式在沙面上设置沙障或覆盖沙面等,以达到减轻或消除风沙危害目的的一种治沙措施。

▪适用条件:适用于风沙危害严重、植物措施难以实施的地区或地段的居民点、基础设施、重要工矿基地等的保护,以及为实施植物治沙措施提供保护,或促进植被的自然恢复。

▪沙障类型分机械沙障和植物沙障两类。

▪机械沙障沙障材料包括尼龙网类、枝条、板条、高秆作物的秸秆、芦苇、麦秆、稻草、草绳、沙袋、石块、粘土等。根据平面布置形式,可分为:条带状沙障、网格状沙障。

▪植物沙障一般用沙柳、黄柳、柽柳、紫穗槐、沙拐枣、花棒、杨柴的枝条和沙蒿植株等。

▪沙障维护沙障建成后,要加强巡护,防止人畜破坏。机械沙障损坏时,应及时修复;当破损面积比例达到60%时,需重新设置沙障。重设时应充分利用原有沙障的残留效应,沙障规格可适当加大。柴草沙障应注意防火。

 
化学治沙措施
 

化学固沙是指利用化学材料与工艺,对易产生沙害的沙丘或沙质地表建造一层能够防止风力吹扬又具有保持水分和改良沙地性质的固结层,以达到控制和改善沙害环境,提高沙地生产力的技术措施。

▪适用条件:多用于水资源匮乏、植物难以生长、急需治理的流动沙地。具备植物生长条件的地区,化学固沙可与物理治沙、植物治沙相结合。

▪化学固沙材料常见的有土壤凝结剂、沥青乳液、沥青化合物、乳化原油、泥炭胶液等。选用的材料应尽可能无毒无污染。

喷涂厚度:在沙地表面形成0.2cm~0.5cm的稳定固结层,且具备100kPa以上的抗压强度

▪作业区管护作业区应严格保护,防止破坏固结层。固结层发生局部破坏的地段,应该及时补喷;破坏严重的,应全面补喷。

相关技术标准参考:防沙治沙技术规范GB/T 21141-2007

 

2024年6月11日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