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知识 | 中华穿山甲野外种群监测技术
中华穿山甲(学名:Manis pentadactyla)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穿山甲体型较小,头身长40至58厘米,尾长25至38厘米,主要栖息于原始和次生热带森林、石灰岩地区、竹林、阔叶林和针叶林、草地以及农田等地带。
中华穿山甲体型小,加上生性胆小,是独居动物 ,常常昼伏夜出,给野外种群监测带来不小难度。针对某个保护区内中华穿山甲野外种群数量监测技术规范包括:
中华穿山甲活体、尸体、粪便、洞穴以及其他痕迹。
根据保护区卫星影像及矢量地图,划分 400 mx400 m~800 mx800 m 的监测网格。随机均匀抽取 15%~25%的监测网格作为抽样单元,进行样线和红外自动相机监测,抽样单元监测网格数量不少于15个。
(1)问卷调查法
• 应选择对当地野生动植物状况熟悉的人员进行针对性问卷调查。
• 访问宜以无记名方式进行。
• 通过访问获取中华穿山甲的出现信息、种群状况等,填写调查问卷表。
(2)样线法
• 根据卫星影像及矢量地图,在 400 mx400m~800 mx800m的监测网格内预设监测样线,每个监测网格内预设一条样线,并对监测样线进行标记,便于再次调查识别查找。
• 样线长度 0.5 km~1.5 km 为宜,样线单侧覆盖宽度 20 m~25 m。
• 沿样线发现洞穴后,需测量记录洞穴位点、洞穴横径、洞穴竖径、洞深等洞穴信息。
• 样线监测过程中,记录洞穴出现点,若发现一年内洞穴,以洞穴出现点附近为中心做 10 mx10m 的生境样方,记录样方信息。
• 监测样线应覆盖当地各种生境类型,每年开展一次样线调查。
(3)红外相机监测法
① 相机架设选点
红外相机架设位置选取方法包括:
• 每个 400 mx400 m~800 mx800 m监测网格单元应架设1 台~2 台红外相机。
• 红外相机监测应架设在中华穿山甲可能再次利用的洞穴洞口。
② 相机安装
红外相机安装方法包括:
· 在红外自动相机安装前,应对相机性能、参数、拍摄距离与角度等进行测试。
· 一般安装距地面垂直高度 60 cm+10 cm 为宜。
· 相机安放在距离中华穿山甲可能出现位置的2m~5 m 为宜。
· 用扎带将红外相机固定在树干或自然物体上,宜选择胸径≧10cm 的树木。以相机架设位点附近为中心,做 10 mx10 m 的生境样方,详细记录样方信息。
· 相机安装完毕后,应清除相机前方的遮挡物,以减少误拍。
③ 数据收集及维护
数据收集及维护方法包括:
· 每隔三个月进行一次信息收集与相机维护,检查相机是否损毁或丢失
· 对拍摄角度及位置进行调整,更换电池及存储卡。
· 清除相机前的杂草和遮挡物。
· 将采集信息逐一查看,保留拍摄到动物影像资料,建立中华穿山甲和其他动物影像数据库。
(1)洞穴数量估算
根据监测样线面积、样线内当年洞穴数和监测区域面积,估算监测区域的当年内洞穴总数量。
(2)数量估算
根据区域内当年内洞穴总数量与洞穴利用数量估算监测区域内中华穿山甲数量。
参考资料: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T 240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