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教育评估规范》(LY/T 3419-2024)林草行业标准经国家林草局批准发布,是目前我国自然教育评估领域的第一个行业标准。规范适用于依托自然保护地、重点国有林区、集体林区、国有林场以及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等自然资源机构开展的自然教育服务评估,填补了我国自然教育评估体系的空白。
规范定义,自然教育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以参与体验为主要方式,引导人们认知和欣赏自然、理解和认同自然、尊重并保护自然,最终实现人的自我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的的社会教育实践。评估内容包括:
自然资源条件:包括自然资源的丰富度、多样性、特有性和代表性等。
人文资源条件:包括文化底蕴以及社会环境、社会氛围等。
自然教育场域的区位交通:包括道路等级、交通方式、距离等。
自然教育场域的空间规模:包括空间承载力、功能分区以及未来发展空间等。
机构设置评估:包括发展定位、岗位设置、人员构成、工作机制等。
机构的制度体系评估:包括人员管理、课程管理、档案管理、安全保障、卫生管理、志愿服务制度等。
机构的运维能力评估“”包括规划编制、团队建设、人员培训、社会推广等
应急保障能力评估:包括安全预案、设施配备、急救能力等。
对解说系统评估:包括解说系统的主题性、科学性、完整性、独特性、使用率等。自然教育步道(径)评估:包括建设规模、承载力、专题性、体验性等。
自然教育场馆(所)评估:包括空间规模、安全性、承载力、使用率等
后勤保障设施评估:包括空间规模、时效性、承载力、安全性等
课程内容和流程:包括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适用性、趣味性、体验性、安全性等
管理人员:包括规划指导、组织执行、资源整合、沟通交流、宣传推广、志愿者管理等
开发设计人员:包括专业知识、研发设计、资源对接、创新开拓等
组织执行人员:包括解说教学、沟通应变突发应急、团队协作等
自然教育的品牌价值:包括自然教育产品(自然教育教材)、品牌(名师)、合作(跨行业、跨领域、机构类别)等。
自然教育的社会影响:包括提升公众认知及意识、提供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等
按照受众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受众满意度进行评估,包括自然教育服务的便利性、经济性、安全性、获得感等。
标准的出台将有助于解决当前快速发展的自然教育行业中从业机构良莠不齐、课程体系不规范、管理体系不完善、专业化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对促进自然教育机构提升自然教育服务能力、引导自然教育行业规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