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6月17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在第3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活动上表示,我国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加大“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力度,推进科学化、规模化治沙,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目前,我国的“三北”工程区累计完成造林4.8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5.05%提高到13.84%,退化草原面积由2004年的85%降低到70%左右,重点治理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凭借多年的治沙努力实现“绿进沙退”,成为全球防治荒漠化的“尖子生”,不少治沙科技和理念的探索创新走在世界前列。

针对防沙固沙,中国探索出沙柳沙障防沙治沙技术、光伏板基座芦苇平铺固沙技术、机械化智能化治沙新技术、“锁边林带”治理沙漠技术模式等,还开发出“升级版”草方格:生物降解聚乳酸沙袋沙障绿色治沙创新技术,用便携的环境友好的新材料大幅提升沙障铺设速度。

中国实践精准治沙理念,推广“低覆盖度治沙”的新理论和模式,营造适宜当地自然植被覆盖度的固沙林,有效防止中幼龄林衰败或死亡问题,实现固沙植被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2024年6月17日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