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雷达技术的「非接触式」水文监测方案
自动雷达水文监测系统,采用先进的K波段平面雷达技术,通过非接触的方式测量水体的流速和水位,并根据软件算法,计算并输出实时断面流量及累计流量。
01 微波信号发射与反射
• 雷达通过发射微波信号(如24GHz或120GHz频段)至水面,接收反射波并计算信号传播时间差,以此精确测量水面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即水位)。
• 对于流速监测,采用多普勒效应原理,通过反射波频率变化与水流速度的线性关系计算流速。
02 非接触式测量
采用非接触式设计,避免传统设备因接触水体导致的传感器腐蚀、结冰或漂浮物干扰问题,尤其适用于含泥沙、浑浊或急流环境。
02 算法与数据融合
• 结合速度面积法,通过水位数据和河道断面形状计算流量;
• 部分系统集成AI模型,融合雷达、地面站网及卫星数据,提升短临暴雨预警能力。
毫米级高精度:微波技术可实现毫米级水位测量误差(如±1mm),流速测量误差小于0.1m/s,满足水文监测对精度的严苛需求。
全天候稳定性:雷达波可穿透暴雨、雾霾等极端天气,在-40℃至70℃温度范围内稳定运行,适应极寒、高温等复杂气候条件。
远程智能化管理:支持物联网技术实时传输数据至云平台,结合智能预警系统自动识别异常水位或流速,触发短信、邮件等多渠道报警。
监测设备由雷达流量计、雨量筒、球形摄像头、太阳能板、防护箱、立杆支架组成.
监测数据实时上传云平台,异常的监测数据自动预警,并自动生成监测图表。
防洪与灾害预警
• 实时监测中小河流、水库水位,结合历史数据预测洪水风险,为泄洪调度提供依据(如江苏“三道防线”体系)。
• 城市内涝点监测,优化排水系统响应速度。
水资源管理
• 灌区、河道明渠流量精准监测,辅助农业灌溉水量调配。
• 生态敏感区(如湿地、湖泊)水位长期跟踪,支持生态补水决策。
工程安全监测
水库坝体安全监控,通过水位异常波动预警溃坝风险,保障水利设施安全。